链霉菌16S
1.链霉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一般作为定属的依据,同源性大于90%的两个菌株即可看作为同属。而种的确定,要根据链霉菌形态生理等特征,这个工作必须根据专门的放线菌分类手册来完成。因此:即使序列同源性为100%也不能作为同一个种的依据。
2.不产生分生孢子但抗生素产生能力未变化的突变体我认为具有研究价值。深入研究可能发现分生孢子产生的某调控因子,但这首先需要对菌株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若能发现一个新的和链霉菌分化相关的调控因子,就是一篇PNAS。
3.关于免疫调节类药物的筛选(这方面我了解不多)
采用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试验来筛选免疫调节药物
T细胞和B细胞是两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前者主要中介细胞免疫功能,后者主要负责抗体生成。使其增殖能力加强的药物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如肿瘤、感染及衰老等。抑制其过度增殖的药物可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同时也能降低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如PHA、ConA、LPS等的刺激下,其形态和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转化为母细胞并分化增殖。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同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在培养液中加入3H-TdR使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可以定量检测细胞内DNA的合成强度。
首先谢谢bigboyong站友!
还有一个小问题请教,对于不产生分生孢子链霉菌的保存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另,在国内有对链霉菌进行到种鉴定的商业公司或研究机构吗?
1.对于不产孢子的链霉菌的保充,我用甘油管(20%的甘油)冻存在-70度,也许冻干管保充的更长久些。(即使用的是常规的保存方法)
2.中科院微生物所可以进行进行到种鉴定,收费。可以先打咨询。
再请教一个问题,我有一株链霉菌在发离之初对多种G-,G+及芽胞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实验室的不断传代过程中,我发现其抑菌功能已经*消失.这应该是典型的菌种退化吧.我的问题是如果菌种发生退化后有没有什么方法将其恢复?另外,一般菌种的退化是渐变的还是从有到无的直接变化呢?
抗生素产生菌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经过长期传代后,产抗能力往往会下降或消失,这是一个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理论上一株的抗生素产生菌发生退化后是可以将其恢复的,把菌株接在一个能很好产生气生菌丝(或孢子)的培养基上,挑菌丝转接几遍也许就可以恢复产抗啦。
防止菌株退化问题是工业微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迄今还没有一个普遍适合各种菌株的避免方法。一般应尽量避免在液体中长期传代;多注意菌株的复壮和保藏问题。
链霉菌除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特征外,还可以产生多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两个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链霉菌存在着原核生物中罕见的庞大而复杂的调控网络。链霉菌在遗传水平有三个层次的调控,分别是:途径特异性调控、多效调控和全局调控。阐明这些调控网络将为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还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天然产物。
放线菌、链霉菌和支原体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530 height=184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pic_50792.jpg (530 X 184)" border=0 align=absmiddle>
即然链霉菌是放线菌的一种,那我在这就简单说一下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zui多、分布zui广、形态特征zui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二、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散落在适宜环境里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另一种方式是菌丝体的无限伸长和分枝,在液体振荡培养(或工业发酵)中,放线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体,也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三、放线菌的菌落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